Page 17 - HB00301_中式點心(含米食、麵食、甜點)
P. 17
第一章│中式點心的發展與文化
1 明朝點心的種類 2 明朝點心的特色
1. 粉角:明代對餃子的稱呼。 1. 原料使用種類增多,例如:使用山芋
粉、玉米粉等不同的植物澱粉及麻
2. 扯麵:又名「抻麵」,即以雙手扯麵,
直接放入沸水中煮熟。 油、菜籽油、豆油、杏仁油、松仁油
等更多油脂種類。
3. 月餅:明朝開始作為中秋節之節令點
心。 2. 發麵類點心之發酵方法精進,且各式
點心種類增多。
4. 光餅:明將戚繼光部隊的軍糧,又稱
「戚公餅」。 3. 應時點心與風俗結合更緊密,如:春
節食用年糕及水餃(元寶)、元宵節
5. 愛窩窩:劉若愚《酌中志》:「以糯
吃元宵、端午節吃粽子、中秋節吃月
米夾芝麻為涼糕,丸而餡之為窩窩,
餅、祝壽用壽桃(圖 1-13)及壽麵。
即古之『不落夾』是也。」
6. 火燒:又稱「摃子頭」,是以硬麵及 七 清朝時期
老麵製作之乾糧,不加糖及鹽,質地 清朝為繼宋朝之後,中式點心發展的
堅硬耐嚼。 另一個高峰期。製作點心之原料豐富,且
7. 燒餅麵棗:韓奕在《易牙遺意》中對 製粉技術、成型與熟製工具、烹調與製作
其製法有著詳細的介紹:「取頭白細 技巧皆有進步。點心舖及茶樓大量出現,
麵,不拘多少,用稍溫水和麵極硬劑, 帶動點心的精緻化,且形成了不同的點心
再用 麵杖押倒,用手逐個做成雞子 流派。除了點心舖外,更出現了販售點心
樣餅,令極光滑,以快刀中腰周回壓 的攤販,以推車、挑擔等多種方式販賣點
一豆深。鍋內熬白沙坑熟,若麵棗。 心,使這階段點心更多元化發展。
以白土坑之,尤勝白沙。又 餅著少
蜜,可更日不 。」,這種餅的形狀
要做成如雞蛋般的橢圓形,然後在外
表刻上一道道細紋,猶如蜜棗上的紋
路一樣。
8. 卷煎餅:《易牙遺意》:「餅與薄餅同,
用羊肉二斤,羊脂一斤,或豬肉亦可,
大概如饅頭餡,須多用麵糊粘住,浮
油煎,令紅焦色。五臘醋供……」,
是一種美味可口的油炸食品,初春時
節食用,即今日之春捲。 圖 1-13 壽桃
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