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6 - ePD11801_升科大四技共同科目國文、英文、數學A歷屆試題考前模擬考_課本PDF
P. 16

國文  歷屆試題


                    (  ) 25.  依據上文,何者符合「搖籃到搖籃」的核心理念?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A) 家庭所需的智慧科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B) 物慾最低的生活開銷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C) 零廢棄物的產業模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D) 無垃圾桶的街道景觀。
                    (  ) 26.  下列文句,何者顯現古人對資源循環利用的重視?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A) 善畜養者,必有愛重之心;有愛重之心,必無慢易之意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B) 為農者,必儲糞朽以糞之,則地力常新壯,而收穫不減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C) 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擇細流,故能就其深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D) 惟江上之清風,與山間之明月,耳得之而為聲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無禁,用之不竭。
                    ▲閱讀下文,回答第 27-29 題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已記不起,從哪天開始才明白,書其實永遠買不完,也讀不完。也忘了又是從哪一朝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夕起,不單單渾不思改弦更轍,反而從之前的「漸悟」翻然「頓悟」:事已如此,何妨繼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續任著性子,把書買回家,當它是最特別的「室友」,朝夕相對,而不試圖徹底「消化」那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落落、一排排,往往只讀了梗概,或幾頁幾行不等,即使再花幾輩子也不可能讀完的藏書?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同屬收藏,然以骨董古玩等可把玩的「實物」看待「書之實體」,怕還僅見其表層。書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迷們若只從版本到作者題簽,從紙墨到設計裝幀下手,美則美矣,畢竟只停留在愛書人藉以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演奏「書之實體」的第一樂章,形同門外漢窺夫子門牆,「尚不得其門而入」,第二樂章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可言「入室登堂」,得見「宗廟之美,百官之富」。歷史是第二樂章的莊嚴動機,掌故則是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它輕快、不乏詼諧及奇想的副動機,這也是書友最愛徜徉的「舒適圈」,舉凡時代思潮、文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風尚、大小文史掌故,林林總總,盡入囊中。但第二樂章寓重於輕,除了引領讀者發發思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古幽情,自有其冷肅厚重的一面,不管是「悲憤著書」或「怨毒著書」,不管是司馬遷或魯迅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謂藏之名山,「俟後世聖人君子」,追究起來,豈不正是為了蕭條異代不同時,那少數心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戚戚焉的讀書人。此時接踵而至的第三樂章,格局豪邁,氣象萬千,合該是千古文化傷心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的一番滄桑與感慨矣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改寫自楊澤〈古書比包包耐人玩味〉)


                    (  ) 27.  依據上文,何者是作者「頓悟」之事?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A) 舊書不厭百回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B) 盡信書,不如無書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C) 雖讀盈寸,無礙擁書數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D) 讀書切戒在慌忙,涵泳工夫興味長。
                    (  ) 28.  依據上文,何者符合作者對收藏書籍的看法?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A) 屬於生活舒適優渥者的享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B) 如把玩骨董古玩般偏重實體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C) 能熟悉版本裝幀已算是入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D) 了解背景掌故堪稱登堂入室。
                    (  ) 29.  依據上文,何者是由第二樂章轉至第三樂章的關鍵?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A) 接觸古籍,典藏珍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B) 深讀其書,想其為人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C) 遍覽藏書,不分古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D) 讀書積學,嘗試著述。
                    ▲閱讀下文,回答第 30-32 題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兗州張氏期余看菊,去城五里,余至其園,盡其所為園者而折旋之,又盡其所不盡為園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者而周旋之,絕不見一菊,異之。移時,主人導至一蒼莽空地,有葦廠三間,肅余入,遍觀之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敢以菊言,真菊海也。廠三面,砌壇三層,以菊之高下高下之。花大如瓷甌,無不球,無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甲,無不金銀荷花瓣,色鮮艷,異凡本,而翠葉層層,無一葉早脫者。此是天道,是土力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人工,缺一不可焉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張岱〈菊海〉)


                    (  ) 30.  依據上文,關於張府賞菊處所的敘述,何者正確?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A) 佔地廣達五里,包含葦廠三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B) 入園之後幾經打探,始見葦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C) 葦廠有圍牆三層,牆以石磚砌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D) 配合壇分三層,菊株按高低擺放。
                    (  ) 31.  依據上文,作者至張府賞菊時初覺「異之」,主要是因為: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A) 吾廬籬下菊,秋來未著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B) 東籬有佳菊,恨無知音賞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C) 遍尋不知蹤,覓時何處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D) 行到水窮處,但聞人語響。


               國 -6
   11   12   13   14   15   16